當前位置:
門鎖網>
門鎖新聞>
行業熱點>
詳情
手機版最新留言:
使用手機微信“掃一掃”功能,掃描以下二維碼,即可將本文分享到“朋友圈”中。
2024-06-24 編輯:中國門鎖網 來源:網絡 瀏覽數:6642
在 AWE 2017 的中國家電發展高峰論壇上,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戰略官邵洋發表了給我一個智能的家的主題演講。3月10日,邵陽接受記者采訪,為我們解答了一...
在 AWE 2017 的“中國家電發展高峰論壇”上,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戰略官邵洋發表了“給我一個智能的家”的主題演講。3月10日,邵陽接受記者采訪,為我們解答了一些關于華為智能家居戰略的疑問,以下是部分采訪實錄。
邵洋:昨天的高峰論壇我在已經把我們基本的想法非常實際地給大家做了一個展示。我們希望把我們的觀點是從消費者的視角或者說痛點出發,從源頭提供一個解決方法。因為有些人沒有參加,我就把我們的觀點簡單地再說一遍。我第一次聽說智能家居這個概念是十多年前在維納斯集團時,經過十多年走到今天我覺得這個夢想一直沒有實現,在座的幾百個參展廠家,其中有上百個廠家我們都有合作,包括和他們的一把手交流都挺多的。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現在的家電還是存在著一個被智能的狀態,名義上智能了,實際上在消費者界面沒有用。手機叫真正的智能,但是如果當APP都不在手機上運行的時候,都是白搭的。
可能在座的所有的媒體都在思考智能家居什么時候會到來,怎么樣到來,而每個廠商都在提出自己的方案。我昨天也在會場上希望了解大家都在怎么想。但是聽完以后我覺得可能大家想的方法還不能夠解決現在存在的問題,相對來說更加堅定了我們做這件事情的態度。我覺得大家要從消費者的原點來看待這個東西,消費者的原點我們先不說怎么用,就說我真的要用怎么辦?當這臺智能燈出現的時候,這臺燈怎么聯到我家里的網上?這是智能的第一步,如果他不是一個帶屏類的設備,他現在基本無法完成。如果是帶屏類的,電視機好實現智能一點,不帶屏的基本都實現不了。不管你設想的多好,實際在用戶體驗上都不行。
聯上后怎么跟用戶打交道,大家覺得我有一個APP就可以,實際上不管什么廠家怎么做他有幾十萬的用戶就算頂天。有的廠商有一個大指標,安排一個上門人員幫你安裝,還有人幫你裝APP,但是裝了用不用就很難說。還有的廠商就更小了,連上門的人都沒有,說是智能電風扇,誰連呢?第二步怎么跟人打交道這件事情他們沒有解決。還有更多的就是昨天會上講的非常美好的廚房計劃,但是實際上投入了大量的研發,投入了大量的市場推廣,投入了大量的教育成本,但是這個路徑真的能有幾臺它的廚具被聯上網?被用戶用起來?被下載一個菜譜?1%就不錯了。
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咱們倆都是競爭對手,標準你說了算,還是我說了算?那天某廠商的CEO也坐在我旁邊,我說你這個怎么跟別人聯?他說我們找一個組織來共同定義,這個用戶到底是算誰的?由誰的APP來控制?他說會找到方法的。所以用戶無法打通不同的平臺,我們在座的很多廠家都會展示用他們的冰箱、電視、廚具怎么聯動,但是這個在現實生活中不存在。
那么現在來說華為的方法是什么呢?我覺得我們正好占據了幾個當前產業特別需要攻占的瓶頸點,一個瓶頸點直觀的來說就是手機。如果要把這個燈聯在這個上面,沒有比一個手機聯起來更方便的方法。華為的手機加上我們智能家居APP,到這邊我就可以發現你,就可以直接接入了。接入了有幾件事,第一個是我手機上有這個設備,第二個是聯到我家里的路由器上,第三個因為我所有的都聯在一個路由器上,它會知道我的燈聯上了,不用所有的都聯一遍。所以我們解決了第一個問題,讓設備能夠真正上網。
第二,上網還不代表結束,還要到人的界面上。我們家里都有路由器,我們家路由器幾乎都不會關,它是一個不存在的設備。如果你有一個家電設備聯在網上,但是天天不用就是一個不存在的設備,不叫智能設備。比如說我們的油煙機需要清洗了那我怎么知道?理所當然的想法是有一個APP,那我憑什么裝一個這個油煙機廠商的APP?我手機空間那么有限,沒事還刪兩個APP。所以所有的東西通過我這一個APP可以控制,但是你發現比如有的電飯煲除了有電飯煲的功能,還有幾個特殊的功能,比如煲湯、做飯,使得所有的東西在一個界面下控制。而這種界面隨著手機不斷的強化,我可以語音控制、手勢控制、遠程控制。所以一系列的問題我們通過手機、路由器、APP這三件事情來簡化了。
那華為也有非常大的信任度,讓我感受到了非常強的被廠商信任的感覺。第一,他們說華為你做聯接專業,我們相信你。我說我能把家庭的智能化組網,分布化組網,實時性、自動互聯我幫你搞定,他說我信華為能搞定。我們做了三十年,就是做的聯接的事情。第二,我說我們的手機一定要把我們的份額越做越好,要把我們的手機越做越強大,他說我信,這幾年下來華為手機的增長率是不錯的。每年都在爭論我們是不是第一,但是我們的目標就是做第一。而且我剛才說這個APP不僅要放在華為手機上,其他的IOS、安卓手機都可以,比如說跟手表聯動等等其他的目標。
所以這些問題當被解決的時候,就好像我掉在水里的時候找到了一艘船,我們一起慢慢的往前劃。那我們如果環顧一下這個市場,一開始所有人都希望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自己做標準,自己做全套解決方案,后面發現不可實施的時候,就要開始找伙伴了。誰是我的伙伴?在同一領域有競爭關系的廠商基本不可能成為伙伴。
簡單來說,我們推出了HiLink,樂視和阿里也有類似的,所以這個挺好的,大家很容易會師,我說我們來把整個用戶界面的東西打通,他說我拿出一款在這個品類上適合智能化的。而且也感覺這個APP在中國的磨合,我們現在還在不斷的改進,但是在今年的6月份我們會全面預制,當你拿到華為手機的時候里面就有一個智能家居的APP,這意味著每個月一千萬的量出現在用戶面前。這個量是非常大的,這跟放在應用市場上供大家下載是不一樣的概念。這個上面會有教育用戶的功能,原來發現我有了這個東西以后我想把我的燈智能化,原來有這些燈可以選擇。
舉個例子,除了有開關、暖光、白光,我還可以有浪漫光,我還可以有星星光,我還可以有讀書光。我原來要做硬件開關,要做多少個開關?我家的燈要天天開關好多次才可以。等到我們的APP上線以后,我相信他們基于這種用戶界面已經可達的情況下,他們會推出更有創造力的產品來做這個事情。
大概的情況就是這樣,所以我說在座的每個廠家都會有一個智能家居的解決方案的認識,我們的認識大概是這樣。
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戰略官邵洋
記者:華為大概從什么時候開始做智能家居這件事?
邵洋:家庭相關的事情我們做了二十幾年了,就是你家里的機頂盒、路由器。做智能家居,家里的這些連接盒子我們做了二十多年了,但是真正智能家居是2015年開始在想的。因為當時我們感覺好像大家都在說智能家居,這個東西跟我們有沒有關系?我們就開始啟動這個想法。接著就找同行聊一聊,說我們可以做什么?結果人家一聊發現他們的痛點都是我們能做的,我們能做的都是他們做不了的,或者是不想做的。
我舉個不合適的例子,比如說某廠商要控制空調必須要做一個手機,這個路徑太長了。所以在我們探索的過程中,我們迅速的發現,原來這個市場一直在等著我們。前面有很多試水的人,但是他們在試水的過程中我覺得方向錯了。所以我們在2015年8月份第一個和海爾簽的智能家居戰略聯盟,我們也沒想到簽完以后一堆家電廠商找過來了,說為什么你們跟海爾簽戰略合作,不跟我們簽戰略合作?典型的就是美的。然后一系列的廠家,做灶具、微波爐、窗簾、燈光的都過來找我們合作。我們跟他們交流的過程中發現這個事情原來真的可以做。2015年我們對外發布了智能家居HiLink這個事。
去年的AWE展,我第一次來這做了發言。我記得當時主持人說我們知道國內有一家企業以狼文化著稱的,所到之處腥風血雨,今天這只狼又殺到我們家電的行業來了,下面請華為公司邵洋上臺給大家分享。后來我在場的時候我就跟大家介紹完想法最后告訴大家,我們不是一匹狼,咱們是朋友。當時在座很多家電廠商已經和我們握手了,我們在這個地方還不希望把這個事情做的特別鬧騰。我覺得今年當主持人再來介紹華為的時候我覺得氣氛已經好多了,昨天在現場的時候發現是真正一個來解決行業存在問題的廠家。所以我們大概是這樣的。
記者:其實除了華為以外其他很多的手機廠商都在和家電廠商合作,這些家電廠商和手機廠商合作也不是專業性的。那么您認為華為在其中的競爭優勢是什么?
邵洋:第一個有時我剛才說了,大家會選擇將來可以活得下來的廠商合作,他不會選擇一個不知道能不能活下來的廠商合作。這樣一個名單就縮小了,比如蘋果在里面,三星也很好,華為也不錯,一個品牌有好幾家,他們認為可以長長遠遠的活下去。第二,他們會選擇一個真正有技術實力的廠家來做,這個不是我想做就做的,這里面有好多的技術,軟件也好,硬件也好。第二,他們要選擇一個有共同利益的廠家來做,他不可能自己做手機。
記者:這些廠家都開始脫離手機,比如在門上按一個智能的套件。在門口開門的時候家里的空調、燈智能打開,好像在慢慢脫離手機的方式。您認為為什么華為可以做?
邵洋:當我們都發現這件事情做不成的時候我們就要去反對這件事情。當房價暴漲,我們都在反對房價暴漲,但是這個世界上總有人想做好房子。我是一個肉食動物,我既然進化不成人,我就跑得更快,牙齒更尖,我還是維持一個老虎、豹子的形態。但是直到有一天有一些動物找到工具了,掌握語言了,他就從猴子變成人了。所以對于廠家來說這件事情不管他前期表現的對這個東西很熱情,還是今天說智能化是一個偽概念,他都在等待。所以對于消費者來說我為什么要用,怎么去用,這些基本的問題要得到答案。我們剛剛就是在說為什么用?怎么用?而且是可實施的。當找到這個東西的時候,我們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接觸渠道,我可以真實的說一下大家的心態。
我自己家里的一畝三分地我是絕對不敢丟的,我的APP繼續做。第二,我不能把所有的雞蛋、鴨蛋積在自己的籃子里,外面好像有另外一條的路線,我要派一支部隊去試一試,看看效果,這個是不是真正的被用戶接受。所以每個廠家都是這樣,我們也不希望你把所有的產品都拿到這,比如說空調,有的廠商有一百多款空調,我們說你就拿一款來試,但是我們認為這個東西能上量了,我們看看這個產品的銷量能不能超過別的產品,這個產品的溢價能不能超過別的產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真正的用戶買單使用是檢驗智能家居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那我們就通過時間來這條路。
記者:您認為HiLink的方式比其他傳感器進行監控要更穩定更先進,您認為它的優勢在哪?
邵洋:我認為它的優勢有很多,老虎再強大也就只能占山為王。但是一個人可以上天入地下海,什么事都可以干。當他以單品作為自己所有的空間的時候,我加無數的傳感器、自動控制、報警器,他能做到的瓶頸是有限的。昨天我們說三個打通,第一個打通是設備與設備之間的聯動。就是說當我去看書的時候我的燈光、空氣、音樂可以聯動。我看電影的時候我的窗簾、燈光、電視、機頂盒可以聯動。這是第一個打通,他必然釋放一部分的生產力。
第二個要打通設備與內容服務之間的關系。因為我們做飯也好,油煙機的清洗也好,一系列的問題也好,這個打通就是我們經常說的OTT化,他靠單品是無法實現的,他要想實現OTT就必須要有一個大家都能用的終端。但是我看到了另外一種做法,那種做法我覺得是絕路,他說我干脆就把這個終端做在我這個設備上。比如我這是一個冰箱,我做個平板上去,你看什么事都解決了吧,成本多高。而且沒事還得天天配置那個界面,我為一個音樂下載歌清單,還要配置他,為此用戶增加了一千元的成本,誰買?
第三個打通時間與空間。我們說衣架當我們不在家的時候可以升降,我們說空氣凈化器,很多的家電廠商都很看好這個市場。空氣凈化器是一個典型的我不在家的時候要存在的東西,我不在家我就能知道我家里的空氣指數,那我要基于這個指數在我在家之前我就要讓他啟動工作,比如提前半小時。我不能到了家再來干。有很多東西都要打破時間與空間的界限,這會是放另外一個空間。
你剛才說的那條路一定會存在的,但是這種協同智能化的路也一定會存在的。
記者:針對于現在咱們講的這些可能別的廠商也會想做這些相同的服務,但是真正的到用戶手里,他想實現這個功能可能不會操作或者怎么樣。咱們就在針對用戶這塊,咱們的HiLink與產品之間連接有一些困難的用戶怎么解決?
邵洋:我家里首先要有第一臺智能家電,我的智能家電才能開始工作,那我連第一臺都沒有。那就要有一個先鋒手的問題,誰是先鋒手?有一個廠家說我認為空氣凈化器應該當先鋒手,如果你買了一個到了家才能工作的空氣凈化器,不如買一個離了家也能工作的空氣凈化器。另一個廠家說我們的燈光應該成為先鋒手,我可以把這個燈,比如說一個燈光廠商擁有三萬家門店,我用三萬家門店來推一個概念,我讓這個燈不僅是簡單的照明,我可以做到復雜的情景設置。
還有一批廠家跳出來說我們做先鋒手,比如房地產廠商,他說你這個東西不是價錢問題,你這個東西搞好了我一平米就是兩千塊錢的問題。比如說一百平米,那就是二十萬,我還在乎你這點錢。你這個概念如果可以幫助我多賣二十萬,又不增加什么成本,他們現在越來越多的房子都是精裝修,或者是入戶即住的概念,還有很多的酒店式公寓。我覺得首先要找到先鋒手。我們認為靠譜的先鋒手先上,當你家里有了第一臺這個設備了以后你就要開始學會用你的APP了,然后你發現怎么還推薦了另外的東西,我試一試。當然如果是房地產商就簡單多了,房地產商一下子十幾二十件就進去了,那用戶買這個房子的時候就知道這個概念了。
記者:目前智能家居市場大家提了很多概念,但是真正落地的我們現在沒有看見有太多,您認為真正的大面積進入到普通用戶家中是什么樣的契機?
邵洋:我們今年6月份的新機型會搭載APP,同時我們要把老機型升級,他會通過升級實現這個功能。配合用戶量的增加家電廠商要做好準備,咱們要同步行動,當我推出這個APP的時候,你要推出你的產品。而且這個APP會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推廣平臺,引導用戶也好,導購也好。你想買確實可能不知道,很多人問我這個問題,我想買一個HiLink的空調,我在京東上找不到,是找不到。他其實有,他的說明很復雜,他下面有小字說支持HiLink。你在我的APP就知道了,你選空調有三五個,你選洗衣機有三五個,但是我們選擇這些品類一定從品牌、價格合適,你不能說一智能化就身價倍增了,明顯在市場沒有競爭力。我也不是說價格殺手型產品,我認為智能化既然本身提供價值,就應該給大家帶來福利。比如有廠商的做法是我做什么東西,人家賣四千我賣兩千,這樣的話對廠家來說是殺雞取卵,大家沒有利潤來做這個產品。
記者:這些家電廠商加入到你們這個平臺里面的成本門檻有多高?
邵洋:極低。從實際開發的角度是這樣的,我們會有一個HiLink的SDK,這個SDK已經把我們基本的語言寫好了。如果你做到基本的控制,冰箱比較復雜,比如說凈化器、窗簾的基本控制等,我已經做在里面了,你只要把這個SDK集成到你那個里面,工作量可能也就是一個多月。因為很多家電廠商都跟我們說,他說我這些東西我都沒做,他說你能不能把他放在房地產商的推薦清單里面,只要這個你房地產商用了,我就立馬智能化。
記者:目前有多少個品類和多少個品牌入駐?
邵洋:50多個品類,合作品牌超過100多家產品型號有300多種。
記者:都在什么領域,家電還有其他的嗎?
邵洋:具體來說,比如說小家電,像電扇、空氣凈化器、空氣加濕器、電視機、窗簾、晾衣架,其實品類蠻全的。
記者:現在還是大家認為這個影響智能家居或者智能家電一個重要的發展就是互聯互通的事情,現在華為也正在做這個事情。樂觀一點的想象,通過華為還有各位家電大佬的努力,未來兩三年之內我們互聯互通的問題基本解決了。那么在這個基本解決的情況下您認為下一步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況,或者說下一步的一個挑戰在哪里?因為目前比較大的挑戰就是互聯互通。
邵洋:我認為首先最大的挑戰對于一個生態來說一定要創造價值,任何一個不創造價值的生態都活不下去。這個我之前就講了我對于生態的理解。如果說廠家名義上在做生態,實際上在做解決方案。比如說有的品牌什么東西都是自己做、什么利益都是自己的,這叫解決方案。生態本身是個放大器,是把一加一大于二,而不是把一變成一點五的東西。所以我覺得對于我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創造出更大的利益,而且能夠導向一個好的價值分配。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看到好的生態,比如說安卓,安卓也有他的引領之道,我們手機廠家也有我們手機廠家的引領之道。第一個是價值。第二個,我認為生態要能夠產生新的生產力。
因為如果咱們倆各拿一百塊錢,咱們倆還是兩百塊錢,咱們倆抽簽誰拿的多,這個是沒有意義的。一定要打開大家的束縛,讓它產生新的生產力。原來燈可以不是這樣的燈,原來窗簾可以不是這樣的窗簾,也許將來會有智能墻壁,今天是森林感的墻壁,明天是沙灘感的墻壁,我們一定要打破這種空間。比如說做菜,以前做菜還是蠻程序化的工作,那將來我也許真的可以開發出一個鍋來,我今天可以下載陳太太煲的雞湯,它的活力和時間不一樣。明天可以下載一個張太太炸雞,所以我認為我們會做第一波的推動,為這個田里撒上第一波種子。家電是第二波,所以家電會開發更多的服務主題。第三方服務廠商會開發第三波驅動,它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原來有了這些語言以后,也許有一個人能夠開發出更好的睡眠環境,有的人可以開發出閱讀環境。比方我是一個電影達人,你只要下載我的觀影清單,我就可以在家里享受這樣的觀影服務了。
記者:您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要構建一個良好的生態,就是大家既能創造很多的新品,又能賺到錢,消費者又能享受到一些不一樣的,個性化的,更舒適的生活。也就是生態還是最重要的,因為未來智能家居很難靠一兩個領導廠商就把所有的東西都囊括在內,所以構建一個合作共贏的生態是最重要的。
記者:我接著之前的問題問,我在想從未來的一兩年里面,華為專注于國內的智能家居的構建。那么未來五年,有沒有海外拓展的計劃?海外發展對于華為來說機遇和挑戰是什么?
邵洋:一個東西要想出海它有幾個關鍵制約,我們說家居網往往涉及到物聯網,物聯網對于每一個國家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比如說我們國家的燈可以被另外的國家隨便打開,我們國家的熱水器可以被另外的國家隨便操作。所以華為設計這套方案的時候就考慮到如何在海外生存,有的人說為什么做路由器,你問的這個問題很深。為什么要做路由器?你將來家里的隱私數據不是所有都可以上傳的。不是華為沒有能力在海外部署,而且華為在海外沒有被信任,谷歌也沒有被信任。
所以,這個路由器就會承擔這個功能,因為我們是一個路由器的方案。將來你只要這個路由器,海外的家電選擇了,不是沒有云,那叫輕云,它保持一些同步是有的。但是不是所有的數據和控制都在云上發生。國內外來講,國內云上發生的比例更多,而國外發生的比例較少。這樣的模式會使得我們跟這些家電廠商同樣可以合作,讓大家能夠在更大的市場上來做。簡單來說你的問題可以得到答案,但一個網絡是一個重云方案,你永遠做不下來。
記者:那從機會的角度您怎么看?因為剛剛主要是挑戰這塊,對于華為來說未來五年有沒有這個計劃,或者說太早來下這個判斷?
邵洋:實話實說,我們認為這個事情還真的是先在國內打通。從智能家居本身來講,如果它磨合的不是很自然,就讓大家來用,我們非常擔心會造成用戶大量的抱怨,。在國內我們有更多的成本來引導用戶,有更多的力量解決用戶的問題。但是在海外當我這個能力還不夠的時候,我一下子讓大家去面對這么多的復雜挑戰,用戶會有抵觸情緒。但是我認為,最終一定要構建這樣一個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的智能家居方案。
記者:像我們有HiLink,再有其它的大廠家如果組建一個聯盟,未來會不會出現大廠商聯盟的領先的東西,出現一些類似手機云商的一些產品支持了這幾個產品,最后有幾個產品說我支持全網通。
邵洋:其實生態有非常殘酷的圈地效應,我們認為這種生態我們要保證我們的開放性,比如像非華為手機也能用,但是華為手機因為內部整合肯定要做的更強一點。
記者:剛剛你說不到一百個品牌,里面國際品牌占到多少比例?
邵洋:比較少,主要它們開發進度太慢,不是大家不合作。大家都說看合適的機會來合作,但是第一,咱們合適,有這種爆破手的作用。第二,你真的要去開發。所以它確實受制于研發能力。
記者:我們華為這邊智能家居會不會打造一個像體驗店這樣的想法?
邵洋:我們認為真正的體驗店是什么?第一個是家居廠商。房地產商他們每年都有數以千萬計的用戶參觀他的樣板房,這是一個平臺。然后就是家電渠道,反正你這些家電業要擺在這,你是不是可以搭一個HiLink的專區呢?
*意向地區:
*您的姓名:
*聯系電話:
需求說明:
想了解這個項目,請聯系我!
我想加盟,請將項目的資料發給我。
請問我所在地區有加盟商了嗎?
想了解此項目的加盟流程,請聯系我!
請問加盟此項目需投資多少錢?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未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處理。我們對頁面中展示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如內容信息對您產生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13520832007

2025北京木門展,中國木門網采訪洛克曼智能鎖何總
2024門鎖網專訪凱理五金王總
2024門鎖網專訪三彪名派智能鎖黃總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的完善和普及,智能家居已經進入到千家萬戶,在消費升級背景下,智能門鎖已然成為智能家居市場的一大風口。
為了探尋飛利浦智能鎖的起步歷程和未來規劃,我們特地專訪了飛利浦銷售總監劉志丹先生,希望能夠找到飛利浦成功的奧義所在,為行業的良性發展帶來一些啟示和靈感。
中居聯杯·2024年度門鎖及智能鎖十大品牌獲獎名單
2024門業及定制家居品牌峰會暨中居聯杯·2023年度木門及門墻柜整裝十大品牌表彰盛典圓滿落幕
飛利浦智能鎖采用半導體指紋傳感器,識別靈敏度高,不僅能透過皮膚表皮層去采集更精細的指紋細節,還具備指紋認證修復功能。
隨著人們安全意識的不斷提高,家庭安防正在成為智能家居產品中日益崛起的一部分,其中涉及到的產品包括家用攝像機、智能門鎖、智能貓眼、智能門鈴、門磁傳感器、紅外報警器等等。據相關數據統計,家庭安防類設備在2...
CEEASIA亞洲三大專業消費電子展之一、一年一度的消費電子全產業鏈大會 —— CEEASIA亞洲消費電子展(北京)將于2022年6月25日-27日在中國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舉行。10月25日,中新展...
讓加盟更誠信 讓選擇更放心
立即咨詢做有權威的品牌